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转移定价是跨国公司手中的一个重要的经营管理工具,离开了转移定价,跨国公司的发展乃至生存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转移定价在公司管理中的功能和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1、转移定价是跨国公司内部资源配置的“指示器”。解释跨国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所谓的内部化理论。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通过内部交易,可以用内部市场替代外部市场,这种替代既可以降低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减少交易成本、维持公司的垄断优势,同时也能够提高资源在公司集团内部的配置效率。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一个能替代外部市场定价机制的内部转移定价,这种转移定价就像一个“指示器”,可以反映跨国公司内部资源配置的状况。
2、转移定价是跨国公司组织形式向分权化发展的重要保障。跨国公司组织形式的分权化是指跨国公司集团内部的各关联方(企业或分支机构)在集团内部均为相对独立的责任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具有自己独立的利益。为了保证这种分权化的实施,跨国公司必须能够考核各关联方的业绩,而转移定价可以提供对各责任中心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的机制。通过转移定价,各关联方企业可以确定和反映自己在经营活动中的努力情况和工作业绩,母公司则可以根据各关联方的经营业绩对其进行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总之,跨国公司在分权化管理的同时可以利用转移定价协调各关联方的利益,避免内部利益冲突。
3、转移定价是跨国公司实现其全球发展战略、谋求利润最大化的便利工具。转移定价与市场定价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可以不受市场供求的影响,跨国公司母公司通过人为操纵转移定价可以达到多种管理目标。这种管理目标既有占领市场、规避货币风险等非税收方面的目标,也有减轻公司集团全球总税负的税务目标。
4、转移定价是跨国公司实现知识产品内部化的重要手段。跨国公司一般都拥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知识产品,这种知识产品是其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为了防止技术外溢和降低交易成本,跨国公司往往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将知识产品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知识产品内部化是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因。而知识产品的内部交易也要求有一套灵活的、不同于外部市场的定价方式。
跨国公司转移定价对我国造成的影响
第一,税收流失。跨国公司利用转移定价而转移利润至国外,大幅度减少其设在我国的外资企业的应税所得,使我国税收收入大量流失。据保守估计,每年这方面带给我国的税收损失不下于300亿元。
第二,侵害中方利益。跨国公司使用转移定价使在我国的合资、合作企业的利润减少,中方的利润也就随之减少或亏损。由于利润被转移到境外,中方投资者不仅不能获利,往往还要追加投资去弥补亏损。如果无力出钱弥补亏损,只能出让股权,从而逐步丧失对公司的所有权。在一些合资企业中,外方就以这种方式侵吞中方股份。
第三,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跨国公司利用转移定价规避税收,使其在我国的企业的实际税负低于正常税负水平,从而使我国其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陷于劣境。还有一些跨国公司利用转移定价策略,让在我国的子公司从其国外生产基地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大量购进产品,在我国市场上进行倾销,以达到击倒中国企业的目的。
第四,扰乱经济秩序。外商利用对企业的进口控制权,以转移定价手法高价从国外关联企业购入劳务和大量国内本可生产的原材料、半成品等,导致我国商品和服务贸易进口非正常增长,出口减少,扰乱经济秩序,恶化我国国际收支。